飞絮文博 » Archivers » 80后的成功复活 ——于自《变形金刚》
如果错过在那个炎热夏日观赏电影版《变形金刚》的机会,对于80年代之后,童年和少年时随着变形金刚成长起来的这代人来说,将是年度的最大遗憾。
当港口上空的炸弹随着Faith Hill的高音急速下坠时,当城市的警察兄弟们在捍匪的火力下出生入死时,当战机划过天慕,跪在海岛夕阳下的生化学家高举烟火仰天长啸时,我们知道,迷恋爆炸的迈克尔.贝一直在执着的给我们带来着各种视觉上的终极震撼。因此,当几年前吵嚷着要将这代人所有记忆里貌似最强硬最冰冷的部分搬上大屏幕时,所有的人就开始了翘首企盼和日夜构想。
于是,这些望眼欲穿的等待,直接转化成为了强烈的舆论关注:从剧本的意外泄露到美国军方基地和五角大楼对摄制组进行开放,从终极版预告片的放出引来的全球网络惊呼到澳大利亚的风光首映。
在2007年的7月,《变形金刚》带来了迈克尔贝所有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将爆炸进行到底的疯狂渲泄。
这是一个找回曾经梦想的过程。
零散的精彩
单以一部商业大片的标准来衡量《变形金刚》,可谓五花八门噱头十足:爆炸场面、变形动作、感情故事、家庭氛围、加上幽默趣事,这部电影想要承载的东西显然很多很多。怎么处理这一切,成了最棘手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对从未观看过《变形金刚》动画版的观众来讲,怎么接受这个满眼铁皮的金属世界是个大难题,于是故事选择的切入角度变得非常的简单:即人类与地外文明的接触,“另类接触”这一本片监制斯皮尔伯格在以往个人作品中最惯用的手段成了本片的故事主线。于是,人类的主角男孩萨姆被设计成为现实生活的受挫者:学业一般,既不强壮又不帅、善良却固执,这些在过往的经典影片主人公身上所独具的品质一一在其身上得到体现。而这个设定在结尾终于得到了呼应,抗争和大战的时刻,萨姆左右了擎天柱和威震天的生死PK决战,他的选择使得两个只能活一个的天平倾向了正义一方。
其实好莱坞商业电影无外乎一直在体现两个特点:反社会性质和人类共有的真善美,细品之可归纳为:最初想打破某些世俗的羁绊,却又往往在叙事过程中通过主角的努力来获得大众也即社会舆论的认可,而英雄都是先被误解,再与大众作战。最后再一起反抗邪恶。于是所有的变形金刚的正反双方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得中规中矩。等待着这一过程的完成,所以大黄蜂被擒和军方的误解一段成为了催泪重点,实际上这个剧情的设置无外乎简单的人文关怀,改变不了零散的剧情,但观之透过大黄蜂眼睛的幽幽蓝光,显得煽情却不突兀。
美国部队,军方,第七部门,官方的行为表现出的是积极防御和节节败退,而民间的信号分析小组和萨姆的逃亡中的努力则成为了反抗的引线。二者其实表现了人类的自我救赎,这也是汽车人拯救人类的理由:弱者并不等于坐以待毙。
这个时候,在接触变形金刚的过程中穿插了很多笑料。这些笑料并不游离于剧情之外,这也是这几年来在电影院里听到笑声最多的一部影片。我们不是在嘲笑什么,而是在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了可以自嘲的理由,科幻片其实就是自嘲,不论是在讨论地外文明还是人类的生存问题,我们都在自嘲。
只不过,《变形金刚》并不自嘲未来,而是唤醒了某些幼时梦想,那些梦想的本身令人激动和感到有趣,而童年原是如此的幼稚和良善。
动作世界与特效之王
不相信梦工厂能带来梦想是因为不习惯某些商业片中大场面的喧宾夺主,CG可以造梦,但不一能复制出完美的梦想,可是《变形金刚》不同,所有的童年动画里,除了可以被嘲笑的《百变雄狮》,这是最硬派和暴力化的作品。
《变形金刚》需要大场面,看《变形金刚》也只看大场面。大场面的动作不震撼,特效不够强悍真实,一切都无从谈起。
于是,描述金刚的变形过程成为了整部影片最写意的部分,这是一个真正的变形金刚迷或普通观众最想在大屏幕上看到的场景,就如同想一窥机器猫的口袋和成龙的最新冒险动作一般令人着迷。相比复杂的技术手段,令人很喜欢的是变形之前的铺垫,大黄蜂和擎天柱的变形是最片中浓墨重彩的的手笔,二者都在黑夜亮相机器人真身,突出了金属的特有质感,且均为原地变身,前者是所有机器人中最具亲和力的角色,而后者则是不败的永恒英雄。变身之前,大黄蜂的远景镜头机器人首先亮相配合着萨姆的发现录音,这个时候,所有的观众的胃口都已经被完全的吊足,之后擎天柱的出场甚至出现了蒸汽的渲染,之后才是期待已久的变身,配合二者变形的亦是多角度的快速画面剪切,给出了正面人物出场的震撼感觉。而对于这些人物来说,身体上的每个零件的光泽在不同的时段同样体现出了变化,比如中弹后的痕迹和浓烟留下的乌黑。
相比正面人物沉稳,反派霸天虎除了一直与人类纠缠不休的迷乱,所有的机器人变身都处在极快的运动过程中,且极具张力,不论是仿生学般的蝎子还是拉风的战机,可以说红蜘蛛作为反派旗下第一高手都显得极为的动感,开场便荡平空军基地的一场戏更是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因为当所有人都知道要打,大战要来临时还得一边倒的让人看的津津有味,便是特效的强大功效了。替这部电影问候一下明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你好,合作愉快。
再次不得不提起的就是除了无法错过的结尾大战,擎天柱的桥下出手秒杀对手和威震天一脚将爵士击溃是两个最风格化的动作,枪火加功夫,对打斗场景的设计,导演迈克尔贝可谓用心良苦。
但是说一个剧情上被人诟病的原因,便是源于动作片中惯用的“不平等法则”,由于很多动作戏是为了均摊戏份,比如老贝一向倾向强悍的女性角色,偷车大盗的女儿不能无所适从,因此在片头能出手屠戮数名空军一号上特工的迷乱在萨姆的面前和几个普通军官的活力下显得狼狈,而貌似濒危的大黄蜂亦能在拉丁MM的帮助下出奇招一击即中,这个场景的出处具体请回忆动作片里程碑《真实的谎言》里阿诺妻子那掉落的枪,因此,当最后的最后威震天和红蜘蛛在摩天大楼的顶端出手即可搞定萨姆的过程中仍然观望错失时,你便知道了这种不平等换来的其实是更好的娱乐效果。正因为不合理,才有诸多的动作场面呈连环效应的出现。
合情合理的东西,怎么可能好看?
每个迈克尔都危险
说到导演迈克尔贝,我会想起一个和他有着爆炸和动作同好,风格却大相径庭的人,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认清打造金刚的狂人的真实面目。
单就动作场面来分析,迈克尔贝和迈克尔曼都喜欢爆炸和动作,前者的动作大且直观,后者的动作小却深意,前者喜欢凌厉的剪辑,后者迷恋新古典的情节,因比,前者往往抛弃情节的纠缠,直扑主题。后者则喜欢沉浸于情节,叙事过程支蔓丛生。
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二人都喜欢爆炸,开篇爆掉的多部汽车玻璃的镜头曾经都反复出现过。
可以想见,这种本人的风格已经成熟,并且是短期无法更改的,也将在众多作品中一直延续下去。呼唤缜密剧情人文关怀深刻反思的观众,呼唤动作好看,不拖泥带水的观众,只有期望当某天二者能够完美结合时,那逼近于斯皮尔伯格的大师就产生了,否则,他们一生只能是工匠。
但是迈克尔贝一直迷恋四至六秒长度的短镜头,来强调一种特殊的现实感。具体请回忆《勇闯夺命岛》那个在旧金山市内爆炸后对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情特写,这样的时间上的微妙变化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越快捷和迅速的剪辑其实在虚拟世界和动作场景中越不利,甚至会过尤不及的呈现出负面的效果。请参见《逃出克隆岛》的前半部分。于是,传统的迈克尔贝的中时间短镜头切换,加描写多个变形金刚同时变形的动态长镜头,成了这部电影的特点。它强调了两个特性∶一,不真实的世界中的真实性。二,汽车人的变形过程如何塑造。这一切的技术辅助,成功的还原了二维动画的粗糙与现实玩具相融合之后在电影世界中的立体印象。
打杀与追逃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了在其中加载动作场景。当军队的枪火无力时,我们就已经无法奢望,逃避也是英雄,迈克尔贝喜欢亡命天涯的感觉,主人公的女性强势依然没有改变。
记忆之复活
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一部在中国大地上掀起风潮的动画片中的某种声音成为了我们追逐的热点。于是我们习惯把这种声音变成奔跑回家的动力,机械却不单调,生冷却充满韵律。所以有朋友说:在电影院里听见擎天柱变形的声音,他有想要流泪的冲动。
《变形金刚》十五周年记念时发行了大电影版,可是再次古朴的画面对于这个光怪陆离时代的我们来说却并不过瘾,甚至有种敷衍了事的感觉,其实对于男孩子而言,观看一部电影的评价标准往往就是说打得过不过瘾。而这种打斗,在现在看来,却有些单调和简单。
处于动漫80风潮重灾区的我们知道,其实我们一直在奢望:
我们奢望某些属于80年代的记忆复活,而那些年代撇下我们,头也不回,扬长而去。记忆却在原地荡漾,幻化成影像。
于是时光继续,影像飞速,记忆由于技术纷纷复活 。
感谢复活了的却不完美的《忍者神龟》和《机器猫》、感谢一直在延续的奇迹《灌篮高手》和《柯南》。感谢记忆中的惊鸿一瞥经典永恒的四十周年和二十五周年纪念版本的《大闹天宫》和《哪咤闹海》。
你们是那部分特殊的记忆,幼稚却温情,陈旧却熟悉。
所以我感谢迈克尔贝,哪怕你曾经的故事如何让我们不爽与激动,可你复活了变形金刚,能够把最冷的记忆通过银幕烘托至最热,我无话可说。
查看完整版本:80后的成功复活 ——于自《变形金刚》
© 飞絮文博
Powered by Author: